站内搜索
关键词
范围
一年的讲台 一生的惦念
——— 我校研究生支教团的故事
作者:■ 学生记者 徐媛媛 李鑫智
查看:196   
    编者按冬日里我们渴望阳光的温暖,公益中我们感受爱心的温度。弘中华之孝道,扬传统之美德,聚焦湘大志愿服务,校园活动 “益”起来!12月5日是国际志愿者日,本报特设公益专版,讲述支教讲台上的暖心故事,感受尊老爱幼的温情瞬间,分享 “公益人”的心路历程,以感恩之心回馈青春岁月,用镜头记录 “益”样青春!

     “老师,你什么时候来看我们呀,我们好想你。”
      “老师,感恩节快乐!”
      “老师,我这次月考数学考差了,我特别伤心。”
      ……
      罗兰的QQ经常会接收到这样的消息,它们来自她教过的学生。
      一年前,罗兰从我校毕业,报名参加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并成功入选第三批研究生支教团,和刘佳敏、王孟威、陈仲琳、冯冲、吴倩一起,在会同县做了整整一年的支教老师。今年9月,第三批研究生支教团从怀化市会同县一中、三中结束支教,返校读研。
      从一所校园到另一所校园,从一名学生到一位老师,我校研究生支教团员们用一年的时间,为孩子们带去色彩和智慧。在一年的讲台时光里,他们留下了一生的惦念。

      从6点到10点半

      “毕业后很多人都在考研或者找工作,你为什么选择来支教?”面试老师问。
      “因为我的梦想是当老师。”陈仲琳回答。
      选拔研究生支教团成员面试时,这场对话让陈仲琳记忆尤深。当老师是陈仲琳一直以来的梦想,在本科期间她就考取了教师资格证,之后又去北京全职实习,做线上教育积累经验,“支教对我来说是很自然的选择。”
      陈仲琳最终和王孟威、刘佳敏一起被分配到会同县三中支教,而罗兰的支教地点则是会同县一中。
      “会同县重视教育,但教师资源却十分缺乏。”第三批支教团团长刘佳敏说,“会同县三中初中部和高中部,6个年级,59个班,却只有100多名授课教师。哪里缺人,我们就往哪里补。”
      于是,在三中支教的3人刚到就被“委以重任”。陈仲琳、王孟威被任命为初一年级的班主任,刘佳敏除了教学外,还担任学校的团委副书记。上课、备课、管理班级……每天的生活都十分忙碌。
      早晨6点,闹钟响起。陈仲琳被惊醒,一刻不敢耽误,起床、穿衣、洗漱、出门。
      上午,陪学生做早操、联系无故缺席的学生、至少两节英语课的教学任务。
      下午,监督午睡、批改作业、备课。
      晚上,陪同晚自习、解答问题、查寝。
      班主任的工作细致而琐粹,一直到晚上10点半以后,陈仲琳才能回到宿舍。“有时候,我觉得我不仅是他们的老师,还是他们的保姆。”陈仲琳开玩笑道。
      一个月后,陈仲琳生病了,原因是太过劳累。
      晚上,陈仲琳躺在床上,望向窗外,月光皎洁,树影婆娑,她忍不住哭了。“有没有必要这么拼?”陈仲琳问自己,同问题一起浮现的,是学生们明亮的眼睛、温暖的笑容和认真学习的模样。于是第二天,她又风风火火地忙活了。
      每位支教老师都很拼。因为学校老师不足,支教老师每个人都教了几个班,像刘佳敏一人就带了3个班的生物和物理。“一周正课16节、晚自习10节……”刘佳敏扳着手指一项一项地数,“6个班、2个科目,一周31节课,上课之余要处理团委大大小小的工作,你说忙不忙?”“但是却很充实,很值得。”他补充。
      “这是我的梦想,所以我一定会坚持。”陈仲琳说,“我们就像一束不一样的光,要让这束光为孩子们照亮更广袤的世界。”

      从“倒数第一”到“第一”

      刘佳敏:“上课!”
      学生:“老——师——好——”
      刘佳敏:“拖拖拉拉,无精打采。重来!”
      学生:“老师好——”
      刘佳敏:“声音太小,再来!”……
      一句“老师好”,刘佳敏让会同县三中184班的学生喊了6遍,愣是把“稀稀拉拉”变成了“整齐划一”。
      第二学期一开学,刘佳敏“临危受命”——担任184班的班主任。这是个“全县闻名”的班级,迟到、打架、闹事、气走老师……各类风波层出不穷。原来的班主任“气够了”,不想当了,校长没法,就让工作一向负责的刘佳敏接了手。
      “佳敏,这个班就要辛苦你好好管管了。”望着校长殷切的眼神,佳敏重重点了点头。
      先抓纪律。“我相信我就是,我相信明天,我相信自由自由,我相信希望……”184班的学生上课喜欢睡觉不听课,每节课上课前,刘佳敏都会让他们先唱歌。歌声驱走了疲惫,渐渐地,学生上课精神头足了。除此之外,刘佳敏还要求他们早读必须比规定时间提前半小时来学校,上课不许有一个人睡觉,下课后不许再到处打架闹事。
      再抓教学。“刚才我把思路讲了一遍,现在知道怎么解答了吗?”每天,这样说的话刘佳敏不知说了多少遍。184班的数学成绩长期“稳坐”倒数第一,刘佳敏虽然教的是物理,也不得不管起“数学的事”。学生每个作业上错的每道题,都要一个一个在他面前过一遍。不懂的,再次做错的,他就一遍一遍地讲解,直到学生能独立做出来为止。任课老师们见状颇受鼓舞,对教学越发有信心起来。
      学生们一开始不理解刘佳敏。有一次,184班的学生粟文(化名)写了一封信控诉刘佳敏,里面写了很多骂人的话。“叫家长,这还了得,小小年纪就骂人。”同事们纷纷劝刘佳敏。但刘佳敏没有听从,他采取了“冷处理”,没找粟文,也没在班上提起,就当自己没收到。
      渐渐地,刘佳敏发现粟文变了。原来上课不爱听讲的他渐渐变得爱学习了,作业完成得也很认真,人也渐渐积极乐观了。“刘老师,我很感谢那次你对我的宽容。”刘佳敏快要离开时,粟文对他说。“其实粟文是最舍不得我的,我也很庆幸当时我没有把事情闹大。”刘佳敏说。
      从纪律到教学,184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年后的生物和地理会考,184班的通过率排名年级第一。
      “第一”对支教老师来说是常态,几乎每位支教老师带的班都拿过第一。今年6月份的期末考试,王孟威带的班级在7门课中,有5门课平均分都是第一。
      “其实我们也没什么诀窍。”王孟威说,“可能我们都很有热情和信心,学生们也能有所感触,有所鼓舞。”

      50份“心意”

      6月29日,罗兰像往常一样走进自己在会同县一中的办公室。
      办公桌上放着一个精美的盒子,打开,里面放着一些合照,还有50份卡片,每张都卡片上有字:
      “老师,希望你以后过得开开心心!”
      “姐姐,你是我见过最温柔、最漂亮的老师!”
      “老师,之前我们班抄作业被您发现了,您很生气,当时我看到您特别无奈难过的样子,我特别内疚,对不起,我们让您失望了。”
      ……
      看着看着,罗兰的眼睛湿了。
      原来这是她教的初一265班上的学生送的离别礼物。“看着这些文字,想起过去的种种,真不忍心和你们分别。”当天,罗兰在朋友圈记录下自己的心情。
      会同县三中是重点中学,罗兰给他们讲课时,会因材施教,每次留一道难题让学生开拓思维。回去后不久,一个叫黄子棋(化名)的学生发来QQ消息:“有一次我拿着一张报纸高兴地走进办公室,心想这下肯定做对了,可是你已不在那儿了,我默默地出去了。”
      这样的感动王孟威也经历过。一天,王孟威班上的朱颖(化名)邀请他去看自己的演讲比赛。因为班主任工作忙,去的时候演讲已经快结束了。
      演讲台上,一个小女生流着泪在讲述:“有一次,王老师生病了,但他依然坚持给我们上课,坐在前排的我看到王老师的汗都滴到讲台上了……我们都知道王老师是为我们操劳生病的,他为我们倾尽了所有的心血,换来了我们作业本上的一个个A+……”这次演讲的主题是“我的老师”。
      这群支教老师的到来给学生们带去了不一样的色彩。陈仲琳还记得,在一次班会课后,班级里最努力的那个女孩子来到她面前,眼里满是憧憬:“老师,我想像你一样优秀,然后走出去,去看看这个世界。到那个时候,我也会去看看你。”
第三批支教团的成员结束支教了,但更多的人还在路上,还在坚守着自己的梦想。他们用一颗公益之心,传递着知识的力量,演绎着无悔青春。
     
       自2003年起,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团中央与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按照“公开招募、自愿报名、择优选拔”的方式,招募一批具备本校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资格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和部分在读研究生,到贫困地区中小学校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和力所能及的社会扶贫、志愿服务、各类公益活动等,同时可以参与共青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
      我校自2012年正式成为全国第十五届研究生支教团新增项目高校开始,截至今年10月,选拔了5批共28名优秀学子组成湘潭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奔赴湖南贫困山区,以志愿服务的方式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
湘潭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2263次访问,全刊已有12473788次访问